风格极为不屑。只是一眼便心生好感,微笑问道:“尔姓甚名谁,缘何称呼某为叔父?”
薛仁贵恭谨答道:“回国公话,晚辈薛礼,表字仁贵,家父河东薛氏讳轨,早年曾担任襄城赞治。晚辈幼时曾与家父去过国公府上拜偈,只是年代久远,经年不见,想必国公贵人事忙,已然忘却。”
张士贵顿时一惊,上上下下打量薛仁贵一番,惊喜道:“居然是故人之后?哎呀呀,你若是不说起,某还当真想不起来!那时你随你父前往虢州,怕是只有四五岁吧?真是岁月不饶人啊!只可惜尔父早?,两家却是断绝来往矣!”
张士贵的欣喜显然并不是做作,双手将薛仁贵拉起,拉着他的手感慨道:“当年吾与尔父情同手足、相交莫逆,只可惜命运作祟,阴阳永隔。你这孩子也是,即便尔父不在,缘何便不登吾之家门?现下住在何处?生活是否宽裕?昔年曾听尔父提起,为你聘了一位河东柳氏的良配,后来可曾婚配?”
从张士贵的态度,薛仁贵感到自己的父亲与其之间的感情看来相当不错,否则不可能父亲死了这么多年,两家有素无来往的情况下依然记得自己婚配柳氏之事。
否则以张士贵今时今日之地位,完全没有必要同薛仁贵虚与委蛇。人活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