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八旗兵相比,新募的军队战斗力无疑要差上许多许多,不是一年两年的训练所能弥补。
所以,陈越才注重发展火器,寄希望于火枪火炮消除双方战力的差距。毕竟八旗兵再强悍,也敌不过火枪的一颗弹丸,而火枪兵是很容易训练的,只要数月的时间,就能把一个农夫训练成一个熟练的火枪手。
到了扬州之后,以原来的刘三等会打制火铳的铁匠为基础,陈越大肆招募铁匠,从南京从江南各地找了上百个会打制火铳的工匠。
可是,一个铁匠全力工作,打制一根枪管也需要半月的时间,所以按照军械司的产能,一月顶多生产二百余支火铳,一年也就两千余支,这对正在迅速扩充的平南军来说,这点数量远远不够。
陈越打算未来的军中,一半的士兵使用火铳,靠密集的弹雨对付强悍的敌兵。可那需要数万支的火铳,而距离满清南下的时间,却是越来越短了。
于是,陈越在两个月前,便派人前往南方,想和澳门的葡萄牙人建立联系。葡萄牙人在澳门设立有兵工厂,专门生产火枪大炮,而西方人的火器制作质量要比大明强上很多。和大明铁匠打制火铳完全靠手工不同,这个时代的西方,已经运用了机床钻制枪管,质量和速度要比手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