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底色。
而在“微弦论”中,观察者和被观察事件本就在同一成像中,不再有主客观之分。这也让所谓“物理现象”的性质既不再是“客观存在”,也不再是“主观认知”,而成为了某种“自湮灭镜像”。
这也正是让大多数科学家无法理解、接受“微弦论”的关键症结之一。
另一边,在宋嘉看来,正是母小伟这个尚未被主流物理学界意识到的划时代突破,通往大统一理论的道路已经完全打开。但最遗憾的是,唯一有能力完成这项伟业的人,却在曙光初现前的一刻失踪了。
只留下一部对仍处于人类底层认知结构划定格局里无法自觉更无法自拔的人而言犹如天书般的微弦论。
而母小伟做的第二件事,其实就是为了给这些人架起一座由他们所在的表象认知层面连接微弦世界的桥梁,那就是“信标体系”。
借助这个体系,可以用一种拟态的方式把微弦世界图解为无法突破底层认知结构的人能够理解的、以时空、能量、场等基本概念为像素的图卷。
不过代价就是,这图卷依然是似是而非的,就像一切由这底层认知结构得出的认知那样。
但即便只是这拟态信标体系,由于它所要标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