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水田三亩旱地吧。”转头对易宝通道,“宝通啊,爹没本事,载了一辈子就总共十三亩地,咱家以后可就考你出人头地了。”
易宝通连忙道:“爹说的哪里话,一家人为了儿子读书勒紧裤腰带,儿子不努力怎么对得起爹娘和大哥大嫂?爹放心,现在咱们家只有十三亩,以后儿子会挣回来,五十亩一百亩,让您老和娘享清福。”
族长道:“大山啊,你瞧瞧宝通多有孝心,我们村就两个年轻有为的秀才,宝通就是其中一个,以后啊,你享福咯!”
另一个是林之宣。
没提的一个是老秀才,四十多才考上,现与易老爷子年岁差不多。
村长毕竟与村民还不熟,说话自是没有族长这样直呼其名,他说道:“易老先生可喜可贺,易秀才孝心可嘉,以后福运连绵。”
易老爷子摆摆手,笑哈哈的道:“哪里哪里。”
村长和族长只笑笑不说话。
易宝通红着眼睛又道:“父母在不分家,爹,娘,儿子不孝,一下子分四亩地,良心不安,儿子……儿子分了地,就让爹娘种吧,得多儿不要,得少,儿子补上。”
易老爷子感动道:“好孩子,爹知道,你有孝心就好,地,你们家留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