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之神具有爱、信、诚、敬、智、顺、识、觉、秘、察等十德。信徒之修养功夫以禁欲守默为主,素食、斋戒、祈祷(一天四次)为日常功课。其简明直接性,颇受当时人欢迎,故能传播于中亚、罗马帝国、印度、华夏等地,至十三世纪仍极为兴盛。
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西域地区,复由西域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隋唐时期曾在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
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反官府之举。自北宋末年起,浙江、赣鄱、安徽等地,皆曾发生明教造反之事。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而演变成明代末年之白莲教。
在古代华夏,摩尼教的发展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莲教等成分。五代十国、宋、元、明农民起义常利用为组织的工具。往往尊张角为教祖,敬摩尼(或译作“牟尼”)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教徒服色尚白,提倡素食、戒酒、裸葬;讲究团结互助,称为一家,认为世上光明力量终必战胜黑暗力量。五代梁贞明六年母乙以此发动起义。两宋时流行于淮南、两浙、江东、赣鄱、八闽等地,不断组织农民起义,最著名的有方腊起义、王念经起义。
宗教信仰自由是夏雪提倡的,不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