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大郎摇头。
“仅够支撑两天,可二郎没有十天回不来。”
“如此一来,咱们就只能花高价收粮食,这成本就贵了。”
尤其是,还不知道日后会是什么情况,北方的粮价是否也会上涨,这些都不是他们能预料的。
“收!”
宋青苑推开门,清脆的声音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不从粮食店买,咱们从百姓手里收。”
“今年榆林县不算遭灾,老百姓手里肯定多少都有些余粮,咱们花高价,从他们手里把余粮买过来,应应急。”
闻言,宋老爷子,大郎,三郎同时沉默。
这个计策他们并不看好,老百姓的日子过的苦,手里有余量的少,真正的粮食还是存放在大户手里。
“行!我们收收看,能收到多少是多少,总比从粮食店买便宜!”
“那你看咱们什么价格收合适?”大郎询问道。
“七文!”宋青苑报出价格。
“往年的时候,粮商收粮都是三文多不到四文。”
“咱们现在给出七文的高价,手有余粮的愿意卖就卖,至少卖给咱们比卖给粮店要合算。”
“实在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