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数量,同时为了平衡华人势力,建议在印度地区引进劳工,由印度殖民军和警察部队代替当地土著武装,协助英国殖民政府管理海峡殖民地事务。
分化、牵制殖民地各族群势力,由英国殖民当局担任仲裁者的角色,维持殖民地秩序,向来是英国人擅长的管制手段。
从英国人对马来半岛进行殖民活动起,部分印度人就紧随其后进入了南洋。
早期,到马来半岛的印度人主要是服刑的囚犯,他们常被当做免费劳工,从事清除丛林、填埋沼泽以及清扫道路等工作。
随着马来半岛开发程度加快,英国殖民政府基础工程建设的增加,印度囚犯劳工承担
了大部分工程建设任务,如福康宁城堡、珍珠山医院、海峡殖民政府新大楼以及跨
新加坡河的大桥建设等工程,
印度囚犯劳工顺从、驯服的劳动态度,到了殖民地政府的认可和欢迎,在英国殖民官员眼中,与华人囚犯相比(早期亦有香港华人囚犯到马来半岛服刑,但由于英国殖民官员认为华人不易管理且常斗殴,从而中止了华人囚犯到南洋服刑),印度囚犯劳工更加安分守己,易于管理。特别是1857年印度发生反对英国的起义后,这些印度囚摄于英国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