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甚至因为武将掌兵权的原因,皇室出于忌讳,经常会刻意提升文官的地位,用以压制平衡有兵权的武将。
所以,这样的背景下,虽然年年战乱,但三国境内却是文道兴盛,科举昌隆。
朝廷文官大部分都是科举出身,普通老百姓在培养后代也会倾向于孩子学文,期待后代能在科举功名上搏一搏。
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天下三国民间在培养后代时,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底层老百姓不用说了,饭都吃不饱,根本没钱培养下一代,年轻的后生想要给自己博个富贵,除了入伍上战场拼命,没有任何法子。
而相对有钱的人家,培养下一代的原则却是更多的是让孩子学文,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穷文富武,如果不想让孩子在底下当冲锋的炮灰,就得打小习练武艺、打熬筋骨,然后学兵法战阵,这样十几年的努力下,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武将苗子,同时,如此需要的费用绝不是小数目。
与此相比学文虽然耗费也不小,但肯定比走武将路子性价比更高。
第二,上升渠道问题以及维稳性。
武将嘛,军律严明,想往上升除了熬资历就是靠山军功,但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