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不许干,只能当兵”
然后痛苦的摊开双手:“就比如说我们家,当年有100亩土地,但是到了我这辈儿上,连一分都没有,只能靠着四处去打野食,养活这一家子。”
毛玉龙也只能是坐在这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明朝的军制,开初是寓兵于农。明太祖朱元璋实行军民分籍制度,编为军户的农民世代为兵。政府把他们按照卫所的编制组织起来,进行屯田。沿边卫所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名军士给田五十亩和耕牛农具。收获所得以十二石归军士自己食用,余下的作为本卫所军官的俸粮和储积。在这种制度下,政府只对屯田情况进行督察,不用给饷。所以朱元璋曾不无得意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粒粟。可是,后来法久弊生,军队的屯田多被军官、豪右和内监占夺。即如卢象升所言:“塞上民田少而军地多。因循日久,俱为豪右所占。是以屯日益窘,军日益贫。甚至当军者无地,种地者非军,豪强侵霸以肥家,公私因是而交困。”
遇到这样的状况,其实朝廷也不是没有什么改变,军屯既败坏得有名无实,朝廷只有从国家财政中拨给饷银。
但万历以后,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拖欠军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