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但是人们对于科举改革意愿似乎不强啊!此时我们有走访了许多人,人们表现出的意愿十分之低,似乎有畏惧。”
李承乾觉得不对啊,人们不是应该举双手赞成才是吗?
怎么会意愿不强?其中一定有原因才是!
于是便问道:
“主要是什么原因?”
魏征道:
“穷人想改革,想出人头地,但主家不愿意!他们没有主导权,只好听主家安排,而这类人是最多的,因此,科举并未能引发太大的效果。”
听到这里,李承乾似乎明白了怎么一回事了。
原来出在唐朝户籍制度上面。
唐朝户籍有“编户”与“非编户”之分,“编户”即“良民”,自由民;
“非编户”则为“贱民”,如工匠、乐师、杂役、奴婢等。贱民没有资格单独立户,只能和主家合用一个户贴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户口本。
“奴婢贱人,类同畜产”,且此制度以世袭的方式沿承下来,一朝生在贱户家,永世不得翻身攀高枝。
唐代的户籍制度,将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划分到极致。
户籍制度到了宋朝,可谓进入了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