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是否有资格进入殿试,还是得第二层的阅卷官来评定。
虽然经过了层层筛选,到他们这里的试卷,已经没有多少了,而且都是一些大才之人的答卷。
但是这一步,反而是责任重大,和争议最多的地方。
因为他们要控制进入殿试的名额,剔除一些“多余”的试卷。
自古文无第一,可能这个考官觉得这份卷子答的好,想要举荐进入殿试,但这份卷子,放在另一位考官眼中,可能就是狗屎了。
毕竟有大才之人,除去文学功底深厚,还必定有自己的见解,答题也会带有自己的性格。
譬如让商鞅、吴起这样的人,去答题有关于社会形态的试题,他们的见解,势必会让与之同代的很多人,觉得是胡说八道,狗屁不通。
毕竟只是主观的阅卷,不会立马得到历史长河的正名。
有见地的考官,会觉得这两人提出的“变法论”,似乎还有些道理,这位考生是有想法的。
但中庸迂腐,或者同样有性格的其他文官看来,那就是一沓废纸了。
所以这一层,有足足五个阅卷官,会根据每沓答卷,尽可能站在公正的角度,去商议是否能够进入殿试。
要是出现了分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