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唐与中南半岛的紧密地缘关系,决定了这些陆上线路的掌控,远比对身居中南半岛最远端的马六甲海峡来的牢固。
所以,以中南半岛为支点,削弱马六甲海峡的地位,这不仅仅针对东西博弈的阶段性做法,而是符合国家利益的长远战略。
而这个战略,对于依靠马六甲海峡活命的狮子城而言,当然是不能接受这种格局。
但如果东亚秩序由米粒家主导,作为太平洋彼岸的海洋文明国家,他们当然不会在东南亚推行以陆代海,马六甲海峡的地位也就得到了保障。
不同的地缘影响力拓展方式,决定了这其中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
哪怕这一次修建克拉运河的计划不成功,东唐和银河财团仍然会以铁路、公路等方式,尽可能的替代马六甲的贸易中枢地位。
一旦克拉地峡运河贯通,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地位和便利性都将不复存在,米粒家对于马六甲的控制,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相较于马六甲,海船经克拉地峡运河航行,在时间和成本上俱有极大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运河航道资源的分配,就成为决定东亚,尤其是东北亚工业国前途命运的重要砝码。
如果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