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特征,就有可能拿来计算。
只是经过将近 20 年的发展,以超导技术为核心的量子计算商用脚步在软件生态成熟度不足,且量产难度极高的情况下,在实际应用层面上还有很大的限制。
虽然从目前各家的量子比特规模来预测量子霸权将由谁掌握,但实际上,量子计算的最大限制不是算力的不足,而是难以普及,使得生态发展难以有效往前进。
也因为目前量子计算的局限性,如果能够通过既有的半导体生产技术,解决量子计算芯片的规模扩增与大批量生产问题。
那么,量子芯片或许可以比预期更早进入到一般计算应用中,并加速相关生态成熟,成为包含 PC、智能家居、汽车,甚至各种联网设备的计算核心,并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
事实上银河科技的超导量子芯片已经接近实用阶段,毕竟银河科技拥有常温超导体,可以摆脱超导量子芯片所需要的庞大冷却架构。
但是接近实用,就代表着还没有真正可以投入使用。
黄豪杰和银河科技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所,一直在考虑如何将电子计算机平稳的过渡到量子计算机,如果全部推倒重来,这个代价无疑是难以承受的。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