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战兵的待遇,就是吃饱,当然这主要是看在那些孩子都是军师的弟子面上。但没想到,儿童团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一些事情,他们做起来比大人还要积极和有激情。
当时三叔喝着粥道:“闯王说的可以,让孩子们有学上那是天大的好事,那我们就招募些书生吧,但是,闯王却不可以太过操劳,选孩子里优秀的你带着,其他你不要管。”
吕世笑着答应。
“但新招募的孩子,不能都享受当初山寨孩子一样的战兵待遇,那我们承担不起,让他们上午做事,下午学习,先生的费用由根据地承担。”
“三叔说的对。”吕世同意这个办法,“但是我们再规定一条,无论男孩女孩,只要是读书的年龄,家里必须送学校念书,以现在这个时候的水平,就以能写三千字,通读千字文为结业标准。”吕世又发布了一项硬性规定,“如果哪个家长不按规定将孩子送来读书,那就罚粮食十石。”
孩子才是希望,崇祯十七年,自己这些人可能老了可能——下一代才是根本,那是火种。
第二天,天还没亮,精神饱满的猛子、三叔,带领老营四老和陈三等,开始按照昨天开会定下的决策,施行大张旗鼓的分田分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