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大兴土木。
有想在山里建个别墅,冬暖夏凉,春天看花,夏天避暑,秋天打猎,冬天上香。建在松鹤书院附近,还能沾沾书院的文气,说不定以后自家也能出一个读书种子。
也有修桥铺路的,平时做花费太多,灾荒时候造价只有原先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之后就能在桥边路边立碑,受乡里敬仰了。
因为富商的大肆消费,青山镇的生意都被盘活了,四处都需要做活的人。松鹤书院巡视的学子在周围一宣传,乡下活不下去的青壮都去县里找活干。
老弱病残可以领取富户发的一天两顿的粥,或许不能吃饱,但饿是饿不死的。
县里的富商大肆花钱,富商女眷也不遑多让。
松鹤书院出面承包了一批活儿,不为别的,只为老弱病残能多一门养家糊口的手段。
于是老弱病残们有的学编草鞋,草席,草玩具。有的学运用山中矿石制作松鹤书院需要的颜料,有的用通草花做首饰,有的学习制作果子小点心,还有的学习做绒花。
至于原有的会织布,会刺绣的人,县里需求量变大,她们也多了收入。
这样过了一个月,县里饿死的人一个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