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家没看错,明朝最高级的火铳比如鲁密铳,都是钻孔的。
在明代以前火铳铳管大部分是卷制而成,也就是铁匠先将熟铁块锻打成铁皮,然后趁冷取前卷成筒状。当然这种铳管强度不高,很容易炸膛,不过明代中前期火药的威力也没这么大,所以倒也安全的很。
但是到明朝后期,因为学习西方的火药技术,火药的威力增加不少,原始的火铳生产工艺就不行了。这时明代军火专家赵士祯参考土耳其的重型火枪发明出鲁密铳,这种火铳就是钻孔铳管。
同时赵士祯为了加工铳管,也发明了一个简单钻床,现在出现在马铖面前的就是一个。
这个钻床有些像西方的砍头台,台板离地两米左右,上面有一个高高的支架。锻造好的铳管被竖立固定在台板之下,工人在上面操纵钻头将铳管钻通。
钻孔有很多好处,一是保证铳管光滑,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火药的威力。二是保证每个铳管口径一样,这就避免了火铳与火铳之间的零件不通用。这个车间一共有十架钻床,一次可以加工十个枪管。
马铖看了看钻孔速度很慢,大概工匠害怕钻废铳管。马铖对身边的刘本忠问道:“刘大使,你这个兵器局一天能加工多少铳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