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
覃疏雅冷静了一会儿,对着她摇头:“没事,我可能有点紧张了。”
此时那小人也知道了无戌的信息,抽出了一本书来,掉落在李兮若的手中,覃疏雅走上来:“找到了?”
李兮若打开书,上面自动翻到了无戌的那一页。
当时是延和元年,已经结束了周朝,李隆基继位,天下进入开元盛世,当地的百姓们都在宝元寺乞求身体康健,家人安康,因为里面的主持德高望重,所以深受百姓信赖。
根据县志记载,次年,宝元寺来了一个对于佛学很有造诣的后生,来宝元寺住了几天一直在听主持讲经,但是前几天他还很安生,后面却处处与主持辩论佛法,硬生生的把俗讲的地方变成了辩佛理的争论之地,提出的观点虽然刁钻,可是有理可循,只是引起了不少信徒的非议。
这个年轻人叫白冉,脾性有些孤傲,但是主持很喜欢他,留他在宝元寺里面做了俗家弟子,终日探讨佛理,他因为为人聪明,常常能将繁琐抽象的道理用譬喻来具体化,给人灵光恍悟,所以尽管脾气不好,可是也有人喜欢与他往来,这个人就是无戌。
关于无戌的记载很少,只说僧人对他的评判比较两极,一说是为人过于耿介,一说是凡事好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