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力物力,那种刻着官员和工匠名字的特殊青砖就不说了,单单用糯米做粘合剂就足够让人心疼,就连马度这个物资极其丰富的条件下长大穿越者也不例外。
大明初立百废待兴,天底下还有很多的人没有饭吃,二爷爷过了好几年的富足生活,可是吃饭前都不忘了多喝几碗米汤,就是为了省下几口干饭。
这样的情景马度每天都是看在眼里的,他觉得自己应该伟大一回,可以少耗费一些国力,让大明走得更快更远一些,还可以少饿死很多人。
建城墙没有比钢筋混凝土更合适的了,可惜水泥这种后世里最普通的建筑材料大明没有,至于水泥的制造方法,马度只在那本里面看了一眼只记得大概,至于对错也无从考证,他只能慢慢的摸索。
马度在南京生活过,依稀记得南京曾经有一个挺大的水泥厂,这是种原材料指向型的产业。那么在应天周边一定有适合烧制水泥的材料。
他带着学生跑了一个又一个的山头,磨破了好几双鞋,就为了寻找最合适的石料。开山、烧制、粉碎、配制、搅拌……和学生们一起记录着各种的参数,每天在方山的边山都有几个不同材料不同配比的水泥桩子立起来,马度心中颇有成就,竟也不觉得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