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颐静住持在世的时候,鸣晨庵也曾发生过僧尼失踪的案件。
日记中的所有内容都是客观叙述,很少主观结论。但能看出,默然住持在叙述中是有深入的思考的,叙述本身就说明默然住持对叙述的事情是有想法的。
默然住持对很多现象都有自己的想法,请看下面的内容:
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今天,慧觉住持安排修竹到静幽院沐浴剃度。我刚到鸣晨庵来的时候,鸣晨庵有专门沐浴的地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慧觉住持把沐浴的地方放在了静幽院,颐静住持也是这样,把沐浴的地方改在静幽院好像是从颐静住持开始的。为什么要把沐浴的地方改在静幽院呢?
而且,在静幽院沐浴的全是住持的贴身侍从。
既然是贴身侍从,住持为什么不让他们住在静幽院呢?静幽院的地方很大,住十个侍从也够。
同样,这篇日记里面只有思考和疑问,没有结论。
现在,我们都知道两位住持为什么要将沐浴的地方改在静幽院了。这说明默然住持当初的思考并非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在默然住持的指点下,三个人还看了三篇日记,看过这三篇日记之后,四个人不得不佩服默然住持敏锐的观察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