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一回来就能为自己分忧,瞬间转忧为喜。
就在此时,蔡襄出言道:“启禀陛下,此一计策并非襄之计,而是臣在业城馆驿之内偶遇故人所献。”
“什么?不是相国?”秦皇忽然一愣,倍感吃惊,忽的一眼看向蔡襄,“何人献计于相国?此人定是大才之人,相国的故人可一同入秦来?”
秦皇顿时流露出了求贤若渴的意图。
“启禀陛下。”蔡襄笑道:“献此计中计之人,正是臣的同门师弟林牧,此番亦是随臣一同入秦地,现正在偏殿等候召见。”
“相国同门?前晋太傅弟子?”秦皇一听大惊,闻言林牧正在偏殿等候,当既大声道:“原来如此,来人!召林牧先生…且慢,如此怠慢未免失礼了,朕便亲自前去见这位先生。”
在这诸国并列的时代里,知识并不普及,士子便是人才,哪个国家拥有的人才最多,那么哪个国家就是最强的。
因此君主礼贤下士很是重要,在这个诸国并起的时代,这国不留人便可去别国,名声不好便会导致天下士子尽入他国,无士辅佐何以治国?
秦皇得知蔡襄的同门师弟入秦,岂能不兴奋,即便才学不如蔡襄也非常人能比,晋国才学大师孟殇的弟子岂没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