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百姓的负担。
武后接见许敬宗、李义府,讨论了《氏族志》的问题,认为《氏族志》没有叙明武后的本望,也没有录入李义府的家族,导致拥武派的社会声望不高,必须予以修改。
李治诏命礼部侍郎孔志约、著作郎杨仁卿、太子洗马史元道、太常丞吕才等十二位贤才商议编录谱牒,修改《氏族志》。编录原则是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收入。
由于有吕才这样的杰出人物参与,新谱牒编录进度非常快,两年功夫基本编成。
显庆四年六月廿二日,李治下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亲自作序。
《姓氏录》共收录二百四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以皇后姓、三公三师三司、尚书仆射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叙排,共分九等。
五品以上职事官都被录入,连兵卒中因军功而获得五品以上勋官者也进入上流,而没有在当朝任五品以上官员的高门士族都被摒弃于外。
五姓七望、缙绅士族看到《姓氏录》后哗然喧噪,以被甄叙录入为耻,并称该卷为《勋格》。李义府见高门士族不服气,就奏请李治收回全国的《氏族志》,予以焚毁,官修谱牒只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