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役使军丁﹑克扣月粮。
息烽所那等反而属于例外,一来当着大道,颇有进项,二则贵州此地土、汉矛盾颇深,相比而言,虽是军户,但已经应募为营兵,地方对土人也忌惮,故而对于本地汉人军户盘剥不敢太甚。
但偏远一些的所城、里堡,虽然未必克扣,但往来路上耗费甚巨,又迁延时日,也是一样难捱,有些地方的军饷往往要拖延一年才能发放,这还是御史不断上书言说厉害才有的结果,而这些在当年东南御倭时确是没有的。
“再有各队渐次传话行令,贵州地方,十里不同风,又有归流的土人,只是稍通语言,若学这个也是学不来。”
贵州乃是移民之地,各地汉人自洪武、永乐年间渐次迁入居住,多是附郭结寨。
各地汉人与土人又颇多嫌隙,改土归流的过程从宪宗时才开始大规模实施,到了隆庆之后,才在贵阳周边等地颇具成效,汉语的普及也就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何况移民也多来自各地,还有流放编管的犯人,方言混杂,各不相通。
要防止士兵结伙,就要打乱重建,但以贵州本地民情,打乱重建的部队,要想命令通达,则是不可想象。
“此外,教习弓箭之法于西南之地也不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