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消息来得有些突然,但王星平觉得恐怕只是巧合。
仔细想想,虽然没有真见过,但关于泰西舶来的水银镜的传闻他也早已听行商的说过。而对于玻璃镜子的制作,尚未经过这场变故之前他也在纳闽岛上见识过古法还原的玻璃银镜制造手段,毕竟穿越团队并不想过快展示自己的科技树,循序渐进的提升是早就定下的方针。
当时对于这些技术极感兴趣的王星平碰巧都有所观摩,而且纳闽岛基地内网上的资料库中连视频都有不少,让他记忆深刻。当时因为并不知道可能穿越的年代,工业口总体的评估是玻璃制品虽然会有不错的销路,但任何时代都不会卖到天价,毕竟晶莹剔透的器皿虽然美观但实用性与一般杯碟相较并没有多大的功能提升,况且即便是汉唐,一样有可以替代的琉璃和水晶制品,法门寺地宫中的唐代琉璃盏虽然贵重,但也不算多么稀奇。
然而镜子就不一样了,直到清代中叶,能够鉴人如在眼前的水银镜都是奢侈品中绝对的硬通货,而且有持续的需求和强劲的价格支撑,对于这一判断王星平当时便已经印象深刻。
据说真正的水银镜的出现还是在十六世纪之初的1508年,就算距这一世的时间也有百多年了,盛产玻璃的意大利威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