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恩德了。
事后诸葛亮世间不缺,但换在事前呢?
这便是王星平打定的主意,反正以他在过去所立下的军功要想在京师得到一个边才的名声还不至于被人说成是扰乱军心,而先在士大夫中宣扬自己的观点则是一条捷径。反正朝中也不缺好为惊人言的人物,端看自己能不能说出些道理。
而至于这道理嘛,所谓理直则气壮,当知道一件事情的结果之后,要给事情发生前的种种行为找出合理的解释也就非常容易了,根据结论找论据最是简单不过。
援辽粮饷迟迟不能足备是问题,各路官军在关内顿兵不前也是问题,官中发下的兵甲不堪征战就更是问题。
说到最后就连杨镐刚刚给定下的赏格都成了问题,堂堂奴酋只给了万两银子的悬赏,在以往看来不算少,但经王星平一说便的确是少了。毕竟在王星平的口中,东虏是卧榻之侧,甚至是未来十数年大明的第一等心腹大患,若是换到数年之后让大明的皇帝来选,不说万两,就是十万两白银买努尔哈赤的人头,那也是大赚特赚的买卖,一切的争议只在于时间。
听众耐着性子听王星平把观点摆了出来,徐光启不慌不忙的问,“那天成以为辽事如何可为?”
王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