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先前胡八荣光顾着誊抄,并未仔细破译内容,现在跟着那本宋版《金瓶梅》的页码逐句查看才发现元老院的命令之后还有一个变通之法,说是若原棉不够,可以鸭绒代替。
上面甚至专门为鸭绒下了定义,必得是鸭颈、鸭尾和鸭翅上的羽毛以及鸭腹、鸭背上的绒毛,又有取毛之法、烫毛之法、晒毛之法。按照秘文所言,十只鸭子可得绒二两余,而元老院下达的鸭绒收购数量同样不小,总得集齐六十万两,这就得要三十万只鸭子。上面又说还可以鹅绒代之,数量或可更少。不过以此时鸭价来算,一只鸭子三分银,光只收绒别人虽不会整只照价,但却又搭上工食,这段日子又是一年中最忙时节,寻常帮佣一日总得五分银,里外里一抵,三十万只鸭子取绒,加上转运装储,总也少不得一万五千两银子。
然后便是时间,胡八荣细细算来,江南之人喜食鸭鹅,这松江府虽小,每日屠鹅也在千五之数,至于宰掉的鸭子没有五千也差不了多少。好在取绒与食肉并不冲突,只要与左近的大埠主商量得宜,横竖再贴些钱去,勉强应该能行。若是一边收棉一边收绒,一个多月虽然紧些也倒勉强够用,实在不行,原本库中准备送到吕宋纺织厂的存棉也可先垫上一批,无非是影响一下外销布的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