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出版实体书一般新作者能拿到6%~7%就不错了,如果是一些较为出名的作者,通常在8~10%左右。
这比例好像不高,但他那个时代不仅读者基数大,而且绝大部分人都买得起书,只要这本书有一定知名度的话,作者还是挺赚钱的。
然而在古代,由于识字的人不多,而且书又卖得贵,如果作品本身不出名的话,再按这个比例就没什么钱赚了。
因为这个时代的作者分成指的是纯利分成,并非总价分成。
也就是书商刨除了包括纸张、印刷、工人工钱等各种成本后得到的纯利润,再跟作者分成。
如果一本书卖得不好的话,书商很有可能会亏本,这时候不仅书商赚不到钱,作者也是一文钱也分不到,等于是白写了。
所以与书商分成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大多不算太红的作者还是愿意直接拿稿费,这样比较稳妥。
当然,书商也不是傻子,他们都是业内的行家。一本书好不好卖,他们看过稿子以后大多心里有数。觉得不好卖的书,他们是不会花钱买下来的,更别提分成了。
据池非了解,这个时代一般作者跟书坊的纯利分成比例大多在两成左右。只要不低于这个行内比例,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