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包括跟嘉兴那边的同行打交道也由你来做。敢不敢试试?”
“来就来,爹你就睁大双眼等着数钱吧。”
“臭小子,又开始得意忘形了。”虽然话是这样说,林庆元眼中还是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欣慰的笑意。做父亲的,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青出于蓝胜于蓝。
林长生却叹了口气说:“其实我最想做的,还是想把那作者池非收到我们长庆坊旗下。别看我们这批新书这么好卖,其实我们也就是二道贩子赚个差价而已,真正赚钱的还是聚雅斋。
关于这池非究竟是何许人,聚雅斋那边非常谨慎,什么也不肯透露。不过这也正常,毕竟那是会生金蛋的鸡,谁不想把它藏得严严实实。
我曾经派人去查过这池非的底细,好不容易才查到一些消息。据说这池非是个读书人,至于有没有考科举就不得而知了。
他本人并没有亲自出面,当时只是叫一个十来岁的小厮把《梁祝》的手稿往京城几家大的书坊去投稿,这聚雅斋是他投的最后一家。
当时前几家书坊看过手稿后,都觉得书写得很好,但是双方却因为稿费问题没有谈拢,结果都没有谈成。
最后只有聚雅斋的金掌柜慧眼识英雄,用远超新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