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识的在铁器中渗碳,大约始于春秋时期,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7至前6世纪,那个时期出土的器物中的碳很容易被测出。
在中国,古人有三种方法获得低碳钢、铁,一是块炼铁,二是退火脱碳钢,三是炒钢,这个暂不赘述。
科技的进步并不是有个好点子就能马上用出神效来,高务实提出的渗碳、渗氮、淬火等技术,在后世都是早就过时的垃圾技术,属于“土法炼钢”时期的水平。可是放在此时,京华那么多大匠,忙乎了七八年也没完全掌握——可以搞出来,但成品率不到三成。
最后还是朱载堉这位真正的科学巨匠出马,通过无数次试验,总结了一套详细、复杂的流程,又为每个程序定下了严格的数据,这才把成品率提高到七八成左右,勉强算是值得投入生产了。
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高务实才推出隆庆二式的改款。
实际上,这应该不能算是改款,而是一次换代。因为不光刺刀材料是新型高碳钢,连枪体材料都换了。
所以,京华内部已经把这次换代的火枪称之为“万历一式”。
之所以高务实还没有决定要不要采用这个名称,则是因为其在“火枪”本身的技术上没有多大进步——依然是滑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