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人就要花银子,为了挑拣棉花,花的银子都快超过收购价了。”
宋应升赞同道:“不错,为了挑拣棉花确实要花不少的银子,原棉挑拣成棉花,大致会把成本提高到一两四分银子左右。”
听到这里,工厂主们全部明白了,明白宋应升说的怎么彻底解决了。
有了梳棉机这个堪称神仙机器的存在。
工厂主们完全可以用一两银子的价格收购棉花,再用一两二分银子的价格卖给老百姓。
棉花的价格从二两银子一担,骤降到一两二分银子一担,老百姓手里纺出的棉布,成本就降下来了。
工厂主们收购的价格高了,还能让种植棉花的老百姓赚来更多的银子。
一来二去,手工业经济不仅没有因为工业化的冲击,瞬间摧毁。
还会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老百姓也就成了真正的既得利益者,倘若东林党敢摧毁永定河岸边的蒸汽工厂,估计一定会被顺天府老百姓,愤怒的撕成碎片了。
有了梳棉机的量产化和廉价化,只是两分银子,工厂主们也能赚来大笔的银子。
难怪宋应升说了一句镇之以静。
这样一来,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