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规模大不代表技术含量高,目前占据了船厂大部分地段的,依旧是小艇工作段。
这些制造小艇的工段相当简陋,其实就是在沙地上挖了个浅坑。新手通常要造两三艘小艇后,才能谈得上入行,然后再专精修炼某一项技能。
而被穿越众称之为项目经理的大匠,则是稀缺物品,通常一个人要负责两三个小艇工段。
明嘉靖以后,传统的“轮班”制由于匠户逃亡太多,已经事实上破产,改成了官府收取工役银的折算制度。而到了崇祯年间,真正有手艺的工匠,包括船匠在内,这些人虽说社会地位低下,但实际上都是中产阶层,是很难变成流民的。
摩云观里收罗的工匠,很多都是用白花花的银子,或雇,或买,还有就是从牢里赎出来的在押罪犯,赌徒之类的货色。
这些人被收罗来后,首先要做的,是学习语文和数学。
传统工匠有个极度令穿越众头痛的问题:这些人大多都不识字,搞生产全靠死记硬背下的几样固定模版,生搬硬套,毫无创造力。
在摩云观里学习一段时间的基础语数后,这些人来到大员还要继续深造——边生产边学习。学习内容会渐渐侧重于一些单位换算,简单几何,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