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是个蛮有文彩的风流和尚呀,我看还是判他个蓄发还俗好了,与小寡妇当堂成亲罢了,嘻嘻……”
“不一定喽,按大宋律可能会要判个流放呐。还要重责三十大板。”
“听说知县大人也是个极爱诗文的人呢,搞不好会看在三木和尚的诗文上放他一马。”
“嗯,我看也有可能的。当今太平年代,百姓吃饱穿暖了便个个曳起诗文来了,也不想想才过了几天的太平日子。连南街私塾里的狗屁王老夫子也装莫作样整日里念叨:‘髫龄童子能言词赋,村农学究解词律咏’,呸!也不想想当初问我借米时的模样来了。”看来这位王老夫子与他有着什么解不开的疙瘩。
“好了,好了,废话不要多说了,咱们还是赶紧吃好去看知县老爷怎么审案吧。”
一番杂话到是引起了凌翎七和牡丹二人的兴趣来了,商议一下也一起跟着过去看个热闹吧。
赶到县衙门前,门前早已是人山人海的围观者。看来余姚县的百姓是富了,闲来无事的人也真不少。好不容易地挤到靠近大堂前,升堂已经过了好一会了,这会儿知县大人正在考虑怎样发判呢。
大堂上正跪着一个光头和尚,一个青衫妇人,正是三木和尚与那个小寡妇陈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