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家楼这个村子,一共也才一百多号人,不过相对于稀疏的人口,村子却不成比例的大,道路也不成比例的多。
虽然它只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大路,但大路两侧间的拐巷和插口非常之多。错综复杂,村子里的建筑,特别是道路都建设也非常整齐讲究。
那些青石路给我的映像很深,走在上边,总给我一种错落有致,细腻齐整的体验,而且石面光滑干净,虽然已经用了很久,完全磨去了棱角和锐利,但依旧结实耐用,足见当初匠人的用心。
走在这空旷舒适的石板路上,我心中有些疑问,便问身边的李兜牛道:“村子挺大,为啥住的人才一百多?”
李兜牛可能被吓的傻了,在我连问了两遍之后,他才回过神来,简单的说了一句:“以前赵家的人多,现在……都走了。”
我点了点头,迅速脑补了这句话的意味。
赵家楼里的赵姓子弟大批量离开之后,剩下了赵家楼这个巨大的“空壳”,也因为他们的离开,这个村落迅速没落了下去,风光不再,底蕴全无。
今天,它已然失去了赖以维持的“文脉”,处于一种濒死的“状态”。
总之,这是一个没落的角落,处处充斥着赵家落魄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