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墓地修建在护城河下,与河水仅一土之隔,入口亦在河底,这种墓地比较棘手,除入口开启有难度之外,河道历经千年沉降,泥沙大量渗入进入墓室,光是清淤就令人头痛。
考古队开了几次会议,决定从河岸向墓地入口位置,修建一条地下甬道,苏老亲自上阵,从附近生产队借来鼓风机和抽水机,带领队员和老百姓,用了不足半个月时间,硬生生修起一条甬道,把洞直挖到墓室门口。
又经过一周清淤工作,墓室石门才露出真荣,从出土的碑文来看,墓主是唐代贞观年间官员,身份太常寺卿。
对此苏老表示有些疑惑,司职朝廷祭祀的三品官员,不应该有如此下葬风格。一般类似墓地,墓主要么生前杀伐过重,怕死后有人报复,要么是随葬有稀世珍宝,防人盗墓取物,故而采用填沙、灌水银、悬岩等修建方式。
墓门开启后,考古队多少有些失望,没有一件关于祭祀、礼乐的文物出土,仅仅只是一条石廊。
石廊的设计颇为巧妙,呈三角尖顶结构,头顶河道沉降带来的压力,大多侧滑至两侧,才使得这条千年前的通道得以保存。
廊壁上绘有图案,从手法、着色上充满盛唐时期风格,辟如女性清一色脸上肉多,图案历时千年,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