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纸上写下最后一个字,夏雨把笔放到一边。
这是第二十二组数据,一个多月时间,拼命打工,接了许多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才得到二十二份材料。
不少工作都是以前沉积下来的,被他一扫而空,以后想要再接这样高薪的工作就不容易了。遗憾的是,夏雨并没有解决问题,设计一个全新的灵炉,比他想象的还要困难好几倍。
他预计一下,继续这样下去,可能还需要几百组数据,才能真正完善灵炉。
明显,他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有这样的财力。
有几百组数据他自然能推断出结构的缺陷,但是只有二十二组却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每一组数据,理论上都是能逆推出哪些结构有可能出问题,二十二组数据,其实也够找出真正的缺陷。
灵炉的结构复杂,一环扣一环,每一组数据最终都能给出几十个解。二十二组数据,每一组数据都有出现的那个解,就很有可能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但是,其中的因果相连,要计算出所有的可能,计算量是非常恐怖的,人力几乎不可能办到。
在夏雨苦恼之际,小七提出可以申请学校三级演算机的使用,在计算机中构建灵炉模型,以机器代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