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人的持续大半年的战争消耗,这可不是件容易事。
为了支应战争所需,各国在农业、生产上,也是极限挖掘,创后世帝王时代所不能。
以秦国农业为例,《吕氏春秋》记载,当时一个秦国农夫,耕种上等地一人养九口人,耕种下等地,一人养五口人,这仅是秦国农夫的平均水准,但在后两千年,却是个逆天数据,只有少数人能达到。
而这个数据又是如何达成的呢?
《吕氏春秋》在农业上的记载,内里关于农业技术,从种子到天时、从土壤到施肥,都是有着完整描述,当时各国技术已是有相当水准,但更关键的是,秦国耕战体系将农业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其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将国家最高农业技术落实推广到每个农夫。
在生产上,秦国统一度量衡,早已经采取了后世两千年才被发明的工业流水线技术,在交通上,各国都修有驰道,实际上就是那个时代的高速公路,这些驰道,也是后世几千年天下主要交通干道,水利上,仅秦国,就在征战之余,还修出了都江堰、郑国渠这类大型水利设施。
此等种种,数不胜数。
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王越根据此时自己实际情况,将一切一一落于笔下。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