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五月初六起至月末,分由易家班、王家班、齐家班,三大戏班班演出。乾隆三年,为了给太后祝寿,庄亲王允禄亲自挑选18人入宫当差,不仅演唱,且当京剧教习,向太监们传授技艺。自此,清宫成立掌管演出事务的机构“升平署”,准备逐年挑选著名艺人进宫当差。
庄亲王允禄,怡亲王弘晓,理亲王弘晳,这都是最早的京剧迷。这两年,连宫里的太后老佛爷,和亲王弘昼都迷上了京剧。
可惜当年红极一时的胡家班的班主暴病而亡之后,胡家班顿时作鸟兽散,如今京师内易家班、王家班、齐家班三家各有所长,但都不复当年胡家班的盛况。
不过,这京剧在京内也不是满京一片红,比如那些转型未遂或者转型后一蹶不振的戏班,还有某些守旧的老人,以及一部分亲贵重臣府内的福晋、侧福晋等等,都对这京剧颇有微词。
特别是有些女眷没有把知识还给老师或者博览群书,知道这京剧实际上起源于乾隆五十五年,为了庆祝皇帝八十大寿而引起的四大徽班进京。等皮黄定腔,京剧彻底成型更是要等到道光年间。于是对于这戏班都是既惑且疑。因此,戏班方面曾经时不时就会受到一些旁敲侧击的试探,似乎总是有人对幕后之人十分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