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调任来的,原来的县令因工作不力被免职了。何谓工作不力?说白了就是赋税上缴不足。为何赋税上缴不足?却与唐门有极大关系。
原来,朝廷的苛捐杂税很重,百姓一年所得有时还不够捐税,于是不得不借债度日,以至卖田卖屋,甚至卖儿卖女,苦不堪言。各地皆是如此,独蜀中例外,蜀中的百姓只需交一半的赋税,为什么?因为有唐门撑腰。
原来蜀中的产业,无论田地、盐油、茶叶、刺绣、香料、酒楼、赌坊等等各行各当,大部分都是唐门的产业,或者与唐门有关系,朝廷向他们征税,实际是向唐门征税。所以唐门暗中支持蜀中各处行当只交半税,而当地官吏慑于唐门势力,也不敢强征。
如此一来,蜀中百姓是略有富余,但可怜了那些县官,捐税一少,等于“政绩”全无,朝廷屡屡批压赋税不足,亦无可奈何,皆因蜀中地处偏远,鞭长莫及,只能听之任之。
近年来,由于东璋帝大肆挥霍,既要巡游又要兴建鹿灵台,国库日空,朝廷乃想到蜀中这处,于是将原来的县令免职,调派另一位“政绩斐然”的入蜀上任,准备向蜀中强行征税。
这涪县令也略知唐门势大,也不敢有太大动作,只在几处小行当试探,即使这样还是跟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