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
但问题是,西方的中世纪爱好者,从来不曾把中世纪吹成天堂,而中国的民国粉丝们却偏偏这么做了。
有关具体的民国风貌,我在上面已经说过一些,基本上,所谓的“民国范儿”可以和大烟、梅毒、溃兵并称民国四大特色,下面再讲一点整体的情况。
一、民国经济啥都好,就是没有工业——解放前夕的旧中国,在绝大多数的省份,顶多只能生产一点肥皂火柴之类的小玩意儿,一个用机器磨坊加工面粉的人,当时就算是大企业家,这在今天简直就是笑话!而能够生产点暖水瓶和胶皮鞋的厂家,就已经算是高科技企业,老板都可以跟政府要员们平起平坐了。
由于国民党的买办本质,只顾着把中国变成洋货的倾销市场,对于发展民族产业缺乏热情,非但不加以扶持,还大力打压……于是当时全国最好的工业区,居然是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留下的遗产!
而满清、北洋政府给中国留下的一点儿可怜的工业遗产,则几乎都被蒋委员长给败光了。
想想现在中国的“世界工厂”头衔,再想想民国年代一大串带“洋”字的词汇:洋枪、洋炮、洋米、洋面、洋油、洋火、洋烟、洋钉、洋布、洋车(单车)、洋灰(水泥)、洋碱(肥皂)、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