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坐拥矿山和森林,却缺少肥沃土地的民族,也必须用自己国境内的一切资源来换取粮食,避免出现饥馑。由于古代的交通条件恶劣,在实践操作中,往往是只要能够找到愿意送粮食过来的商队,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至于具体能换到多少粮食,会不会亏了,就根本顾不得了。在这年头以物易物的商业市场上,大多数商品一般总是缺乏而不是过剩,像后世美国大资本家那样为了保持利润,而让麦子烂在地里,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的情形,在这个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时代,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所以,这时候的国际贸易,真的就只是一个放大了规模的乡村集市,别说什么壮观雄伟的交易大楼,甚至就连固定的店铺都未必有(大商人的私人豪宅是另一回事),远不如后世那么高端洋气上档次。大家都只是随便找个交通便利的地方,把各自的剩余产品摆出来,看看能不能达成交换而已——如今的克里特岛,由于其强大的舰队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得以扮演了这个集市的角色,从而坐地获利,但也仅此而已。
此外,由于缺少钱币这一万能的中介物,迫使商人们的出货和进货往往必须同时完成。他们最苦恼的事情往往不是能赚多少利润,而是怎样才能跟对方达成交易,用自己的东西换到想要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