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覆盖的面积,加起来不过两三成的样子,能够供人类种田开垦的土地,自然就更少了,但若是靠海吃海,改变饮食结构,以海鱼作为主食的话,那么日子倒也还过得下去。
所以,早在宋朝的时候,澎湖岛便已经有了泉州渔民歇息修船的码头,虽然明朝初年一度荒废,但至正德、嘉靖年间,又渐渐地再次兴盛起来,到万历年间,已有数千岛民常住于此。至明末“海上巨寇”李旦兄弟经营此处,澎湖已经颇为人丁兴旺,不仅海产殷富,又扼守台湾海峡要道,是通往台湾与南洋各地的良港,李旦原本就是在澎湖本岛安身,十余年经营下来,已经俨然形成了一个小城镇的模样。
此后,郑芝龙陆续击败海上各路豪杰,夺取澎湖为基业,进而汇聚海上豪杰,袭扰福建沿海。同时以澎湖为枢纽,发展跟日本和南洋的贸易,从而牟取暴利,一时间让这座岛屿繁华异常。可惜好景不长,随着郑芝龙受了招抚,成为游击将军,堂而皇之的衣锦荣归泉州。原本盘踞澎湖的郑家一系海上枭雄,也纷纷登陆闽南,置办地产,修筑豪宅和庄园,从此一去不复返,而澎湖列岛也再次变得荒凉下来。
当然,那些原本追随郑芝龙云集澎湖的海上豪杰之中,除了迁往闽南繁华之地的绝大多数人之外,也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