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章、辽东战区善后方略(中)(4/8)
不过,且不说降温的事儿。古人眼中的旱灾,跟现代人想象之中的旱灾,真的是同一回事吗?
具体来说,尽管今年的辽东依然在闹旱灾,可是在各位身临其境的穿越者眼中,此时的辽河水依然是一片浩浩荡荡,别说什么断流了,连水位的下降都不很明显。至于那种土地龟裂、植被枯萎的场面,至少在辽河沿岸,都是基本上看不到的不过是下雨的天气比较少罢了,这样也算是大旱灾?
但问题是,古人抵御天灾的能力,真的就是有这么弱!
首先,古代农民播洒的种子,可不是现代那些种子公司精心研发出来的优质良种,而是各方面都差得多的原始版本,虽然或许很受后世那些“小清新”的追捧,认为那样才是绿色无污染的上等货。但事实上,这些古代的“绿色庄稼”非但产量很低不说,还既不抗旱也不抗寒,动不动就会出现减产绝收的情况。
其次,在缺乏农田水利设施的情况下,古代的农民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一旦老天爷少下了几场雨,这庄稼的收成就会有不妙的趋势。毕竟谁也没那个力气,不仅要用木桶到远方的河湖里去一趟趟地打水,然后还要亲手浇灌几十亩的庄稼。即使是那些挖掘了灌溉渠道的农田,也没有现代的抽水机来辅助。一旦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