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救援山东的兵马和粮秣,就已经让他头疼不已。
此时的满清八旗,与其说是国家政权,倒不如说是一个军民合一的武装抢劫集团。其最基层的作战单位是牛录,当时满洲八旗的每个牛录一般有三百名壮丁,平时三丁抽一,即抽一百个壮丁为兵。当兵的旗人叫做“披甲人”,暂不当兵的旗人叫做“余丁”或者“闲散”。就算是这些不当兵的“余丁”或者“闲散”,平日里也不事生产,全靠汉人供养,都是披甲上马就能战斗的准军事人员,事实上就是全民皆兵,很多情况下连满洲妇女都要接受军事训练。而在战时扩军之际,披甲人以外的女真壮丁经常也会被征发。
这样设计的社会结构,确实是把女真一族的战争潜力压榨到了极限,但因为八旗的总人口毕竟有限,所以即使如此穷兵黩武,清廷最多也只能凑出五万左右的八旗兵。此次征伐南直隶的时候,皇太极一共带了两万五千满洲兵,三千蒙军旗兵,还有少量辽东汉军,以及一万多刚刚收编的投降明军。再加上多尔衮从河南战场带过来的一万多人,合计总兵力五万余人。当然,这五万多人不可能都是战兵,而是还包括了杂役、民夫等一大堆辅兵。但对于刚刚进入中原不久的大清王朝来说,也已经堪称是倾国之兵了。
可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