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状况下,孙元化只得接过了陈子龙的“振武军”旗号,一边翻着杭州完璧书坊出版的《纪效新书》(戚继光写的兵书),一边硬着头皮募集健壮佃户,教之以战阵之术。然而,前后不过短短一个月时间,负责的又尽是外行人,各种兵甲军械一概俱无,这“振武军”义兵能练成什么模样,自然可想而知。
于是,徐光启等人便失望地得知,目前上海县的两千“振武军”,依然军械不全、行伍不整,且多半体质羸弱,刚刚才分清了左右,暂时还远远没有练出跟鞑虏列阵野战的本事,充其量只能守在城墙上射箭和丢石头而已。唯一的好消息是,上海县城的城墙,已经被孙元化组织人手,完成了紧急的修葺和加固。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时代,长期都陷入“防民甚于防备寇”的怪圈。朝廷宣称“侠以武犯禁”,收缴民间兵器。虽然帝王的统治因此得到了暂时的稳固,却使得百姓羸弱,疏于训练,一旦遇到异族入寇,便如狼逐羊,再也没有了先秦时代那种全民皆兵,放下犁和锄头,扛起戈矛就能成军的彪悍尚武之风。
而太平富庶的江南之地,在全中国范围内也是以文弱著称的,本地民兵的战斗力自然更加可悲。
事实上,跟远在上百里之外的清军相比,成千上万涌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