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不划算。而且,水牛天生就适合耕作水稻田。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乡村,手扶拖拉机也没有完全取代水牛的地位。
如今华盟既然立志殖民开拓全世界,所需筹集的耕牛数量,自然也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此时中国出产的耕牛品种,并不符合穿越者的实际需求。在中国的南方,因为人多地少,地块破碎的缘故,结果经过几千年的一代代选育,成功地把中国水牛给培养成了小型品种,平均体重只有三百多公斤。而穿越者在澳洲搞的大农业生产必须要连片种植,耕牛的体型自然是越大越好,体型越小反而越不合算。
为此,李华梅就奉命从西亚和印度购买大体型的耕牛品种。因为成年耕牛不太适合大规模集中运输,李华梅买的都是一岁左右的小牛,至于年岁再小的牛犊就太娇弱了,恐怕不能靠体力硬抗过漫长的航行。
然而,把这么多头牛犊子塞进狭窄的船舱里,还时不时有惊涛骇浪的颠簸折腾,实在不是一趟舒适的旅程。即使是风平浪静的时候,船舱里也是又闷又热,没有淡水池子给它们泡澡纳凉,故而这些印度牛犊们的体力消耗非常大,一路都要喂足精饲料才行,而附带的结果就是船舱里牛粪很快堆成山,苍蝇随即成灾,奉命打扫牛栏的十几个印度女奴,哪怕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