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的时候都应该有个目标,比如说美国独立战争是为了摆脱英国统治,中国抗日战争是为了恢复合法版图。封建时代的很多战争则是围绕着皇位或王位能不能实现目标暂且不提,总归得要有个明确的努力方向,然后大家才好围绕着这个方向出谋划策,跟敌人斗智斗勇。
然而,跟战略目标明确的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不同,在规模更加宏大的太平洋战争之中,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战略目标,自始至终,所有的大本营文件里都没有定义过什么是这场战争的“胜利”,根本就是浑浑噩噩地在凭着本能打下去连什么是胜利都不知道的战争,怎么可能打得赢?
关于这个问题,铃木贯太郎曾经在私下里跟东条英机首相有过一番探讨,最后的结论是自己人根本没法达成一致,只能等着敌人主动提条件,最好是自费买好狗粮项圈阉狗刀排着长队来求着给日本当狗……
对此,铃木贯太郎除了翻白眼之外,就根本不知道该做出什么表情了。
结果就这样昏头昏脑地打了四年,虽然凭着一系列被全世界公认为是奇迹,连日本人自己都感到匪夷所思的海战胜利,帝国海军硬是扛住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次次强攻,但和平的曙光还是遥遥无期。
更要命的是,南洋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