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具有勤奋和努力的优良传统,对工厂和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很忠诚,但在战争开始之后,日本本土的工业生产在转入战时体制的过程中搞得很糟糕,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政府没有合理的整体经济规划,单纯以产量为终极的目标,结果导致了各部门的政策和命令相互冲突,还导致资源和工厂生产能力不匹配,既打击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又降低了产量。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负责国内经济生产的部门与征兵机构缺乏合作,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沟通深受武士道信仰影响的大本营参谋们,非常想当然地认为每个日本人都是天皇陛下的勇士,都可以去作战,结果就是工厂里的工程师、技师、领导者、机械师和熟练工人都被抓去充军。让工厂没有熟练的工人可用,从而导致各种军火的产量和质量一起大幅度下降。比如一位在日立电子公司工作的主管就说道,“我们被征召走了一千个熟练的技术工人,为了保证生产,我们必须找四千个新手才能代替他们的作用,而且质量无法保证。”
更要命的是,许多大型公司或工厂要依靠数以百计的小公司来提供生产原料和零配件,而在日本,很多小公司只有两三个技师。如果这些小公司里掌握关键工序的技师被突然抓去充军,那么这家公司的整个生产都要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