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万字符”一样的符号。象雄时代有文字后,将此符号称作“雍仲”,其含义也逐渐演变引伸为坚固、永恒不变、避邪以及吉祥如意的象征。在雍仲本教中,教祖敦巴辛饶手持嵌有雍仲纹样的禅杖;所用的文字称作“雍仲神文”;所处地方为九级雍仲山、雍仲沙地。藏族民间至今还流行以“雍仲”一词作为本教寺院名称或本教信徒的人名。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卍字的符号,有向右旋,有向左旋。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左旋都是对的。卍字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
卍字之汉译,古来有数说,鸠摩罗什、玄奘等诸师译为‘德’字,菩提流支则译为‘万’字,表示功德圆满之意。另于宋高僧传卷三则谓,卍字译为‘万’并非取其意译,而系准其音。然卍字之音,初时不入经传,至武则天长寿二年始制定此字读为‘万’,而谓其乃‘吉祥万德之所集’。然‘卍’本为一种记号,而非一字。历来之所以联读为‘卍字’者,一方面固因习惯使然,最主要者则因自梵文译成汉文时之讹误。盖梵语,音译作洛刹曩,为‘相’之义;另一注释,音译作恶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