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oo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o多次。
qing海省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为河源区,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是青海高原的一部分,属湖盆宽谷带,海拔在42oo米以上。
盆地四周,山势雄浑,西有雅拉达泽山,东有阿尼玛卿山,北有布尔汗布达山脉,南以巴颜喀拉山与长江流域为界。湖盆西端的约古宗列,是黄河源地。
最早有关黄河源的记载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所指“积石”,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距河源尚有相当的距离。唐太宗贞观九年,侯君集与李道宗奉命征击吐谷浑,兵次星宿川达柏海,望积石山,观览河源。唐穆宗长庆元年刘元鼎奉使入蕃,途经河源区,得知河源出紫山。
正式派员勘察河源,是在元代至元十七年,世祖命荣禄公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历时4个月,查明两大湖的位置,元史称“二巨泽”,合称“阿剌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