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很高的水平。约成书于战国初的《考工记》,详细记载了制弓所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要求。“为弓取六材”的六种材料是:干(柘、桑、橘、木瓜、荆、竹等),角(牛角),筋,胶(鹿、马、牛、鼠、鱼、犀),丝和漆。对每种材料都规定了明确的选择标准。对弓的制作工艺真是非常讲究,冬天做弓干,春天浸治角,夏天治筋,秋天把三者用丝、胶、漆合起来做成弓体,入冬后把弓体放置于弓匣之内以定其形,来年春天再装上弓弦检验,制作一张良弓前后达三个年头。
由于中国古代的弓早已不是圆弧形,故诗人比喻天上的残月,很少用“弓”。
而日本语中,“弓张月”一词是“弦月”的意思,弦月以“弓”命名,似可意味着古代日本的弓,就没有那一道“弯”。希腊爱基那岛庙(约公元前480年)庙顶上有一艺术雕像—战士在射箭,此也可说明古希腊时期尚未发明有预应力之弓。
弓可分为“直弓”和“弯弓”两大类。“直弓”是将一根笔直的木条或竹片安上弦;“弯弓”是把已经有很大弯曲度的弧型材料再按相反的方向弯曲并装弦,使它更富有弹性。此外根据制作方法,弓又可分为“单体弓”、“强化弓”、“合成弓”三种。“单体弓”是指单纯把一种弓体材料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