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姓的奴隶或仆人。
在四大种姓之外,又有所谓的“达利特”,也就是贱民。他们在天竺的社会中地位最低,最受歧视,相当于乞丐。其余四大种姓者,绝不可以与他们相互接触。否则的话,自己也会成为不洁之人,从而失去原本的种姓和社会地位,下场十分凄惨。
种姓制度,是婆罗门教最重要的基础。在婆罗门教的教义中,出生的时候是什么种姓,便永远都是什么种姓。即使有所改变,也只能是由上而下。也就是说,刹帝利有可能变成吠舍,但绝不可能上升为婆罗门。
不但如此,婆罗门教更认为,生为婆罗门,便生生世世,无论经过几世轮回,都永远是婆罗门。同样,生为刹帝利,也永远是刹帝利。生为贱民的话,更加永远都是贱民。
在外人看来。婆罗门教的教义,显得十分僵硬和死板。但实际上,婆罗门教之所以会是这样子,和天竺自古以来的历史有密切关系。应该说,即使并非完全,但至少这套制度迎合了天竺社会上绝大部分人的需要,故此它才能在天竺长盛不衰。
可是显而易见地,婆罗门教这种教义,绝不可能在天竺之外的地方受到欢迎。
比方说在元朝,假如按照婆罗门教的教义,即使皇帝或者皇太子,也只能是刹